• 校长信箱
  • 信息公开
  • ENGLISH

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

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。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,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、出血和多脏器损害。病死率高,可达50%-90%,可在流行地区迅速传播,发病后短时间内即可死亡,但本病可以预防。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,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、密切接触者追踪、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。

(一)病原学

埃博拉病毒可在人、猴、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,对热有中度

抵抗力,在室温及4℃存放1个月后,感染性无明显变化,60℃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,1005分钟即可灭活。该病毒对紫外线、γ射线、甲醛、次氯酸、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。

(二)流行病学特征

1.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

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。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,尤其是锤头果蝠、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,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。

2.传播途径

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伤口、体液(血液、唾液、精液等);或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环境;或直接接触患者使用过且未经消毒的注射器;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死者的尸体;直接接触被感染的野生动物或其尸体,尤其猴子、猩猩、蝙蝠等;食用被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咬过的水果。

3.人群易感性

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。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,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。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。

(三)临床表现

本病潜伏期为2-21天,一般为8-10天。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。患者急性起病,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,伴乏力、头痛、肌痛、咽痛

等;并可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皮疹等。病程第3-4天后可进入极期,出现持续高热,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,有不同程度的出血,包括皮肤粘膜出血、呕血、咯血、便血、血尿等;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、休克及多脏器受累,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、多脏器功能障碍等。

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和体征,请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
(四)如何预防埃博拉出血热

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洗手;不要食用丛林动物肉,尤其是猴子、猩猩、蝙蝠肉;不要吃被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咬过的水果。

上一条:关于我校王炜教授因公出国(出境)公示

下一条:关于调整开云线上平台(中国)科技股份公司、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第四届运动会召开时间的通知

版权©开云线上平台(中国)科技股份公司 | 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学士路300号 | 邮编:410208 | 电话:0731-88458000 88458111(传真)  E-mai:hnucm@hnucm.edu.cn
湘ICP备05002761号-2 ;湘公网安备:43010402000564号